ESG 的未來:殘疾人士共融是企業策略的核心
本文是我們「ESG洞察:透過共融推動影響力」系列文章的第六章的中文譯本,英語原文初刊於 2025年 10月 8日在我們的領英平台上。如欲優先閱讀我們關於ESG和共融的未來的英語文章,請即造訪領英並關注我們。
* * * * *
在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 (ESG) 優先事項不斷發展的格局中,殘疾共融正逐漸成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關鍵驅動力,同時也是競爭優勢和創新的關鍵驅動力。隨著企業面臨來自利害關係人、監管機構和市場日益增長的壓力,殘疾人士 (PWD) 的共融以及殘疾人士導向的企業的社會採購正成為面向未來的企業策略的核心。
本文探討了數碼平台、政府激勵措施以及不斷變化的 ESG 預期如何將殘疾共融推向企業議程的核心。本文評估了關鍵政策和市場趨勢,強調了社會採購,並預測了殘疾人士導向的企業在本地和全球供應鏈中蓬勃發展的機會。
* * * * *
殘疾共融與社會採購:ESG 期望不斷提升
ESG 框架催化了全球企業社會責任的深刻轉變,使企業從慈善事業轉向將社會價值創造融入其核心業務。殘疾共融已成為 ESG 的社會 (S) 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各方共同努力實現公平就業和無障礙、對社會負責的採購實踐。
這一演變由幾股強大的力量推動:
日益嚴格的監管環境
各國政府越來越多地透過與《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CRPD) 相符的法律和採購政策來強制要求殘疾共融。例如,美國法例《第 503 條》要求在聯邦合約中納入平權行動,英國《社會價值法》以及澳洲的《社會採購框架》——所有這些文件都明確鼓勵企業與殘疾人士導向的企業進行投資。
“新的社會價值模型不再僅僅關注數量。它還力求了解組織對其社區產生的影響的品質。”
投資者和利害關係人的需求
在當今的 ESG 格局中,殘疾共融已成為投資者和利害關係人評估企業責任和長期生存能力的關鍵標準。 MSCI、Sustainalytics, 和 Refinitiv 等 ESG 評級機構已開始將殘疾共融指標納入其評估架構。這包括評估殘疾人士導向的企業的員工多樣性、無障礙政策和社會採購支出。
機構投資者越來越積極地表達他們的期望。例如,貝萊德集團 (BlackRock) 強調「多元化和共融與所有公司息息相關,而不僅僅是金融服務業」[1], 並明確呼籲在企業資訊揭露中加強殘疾共融。同樣,道富環球投資管理公司 (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 也表示:「我們在共融和多元化等關鍵永續發展議題上提供思想領導力,這可以指導其他投資者如何應對殘疾共融問題。」[2]
消費者權益倡導組織也透過關注真正推動殘疾共融的公司來影響企業行為。由美國殘疾人士協會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AAPD) 共同開發的殘疾人士平等指數 (The Disability Equality Index;DEI) 為企業殘疾共融提供了一個全面的基準工具。在 DEI 中名列前茅可以對品牌聲譽產生正面影響,並吸引具有社會意識的消費者。例如,AT&T 將其在 DEI 中的領導地位歸功於客戶忠誠度和員工敬業度的提升。
這種審查迫使企業超越合規性,在殘疾共融和社會採購方面展示真實、可衡量的進展。投資決策越來越依賴透明的社會影響報告,這使得殘疾共融成為一個重要的商業因素。
企業文化轉變
在組織內部,殘疾共融日益被視為多元化、公平和共融 (DEI) 策略的關鍵要素。領先的公司已將共融招募政策、無障礙工作場所和殘疾人士導向的意識培訓融入其文化。
例如,微軟推出了殘疾人士諮詢台 (Disability Answer Desk),並開展了廣泛的殘疾人士招聘計劃,提供量身定制的入職培訓和職業發展機會。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 (Satya Nadella) 曾表示:「共融能夠推動創新。」[3] 這種精神滲透到他們的文化中,促進了創新和員工歸屬感。
採購部門也積極尋找殘疾人士導向的供應商,以此作為對供應商多元化承諾的一部分,以反映這些轉變。例如,Visa Inc. 致力於增加對殘疾人士擁有或領導的企業的支出,並認識到「深化與供應商的合作夥伴關係,以達到或超越社會和環境標準,推動創新和效率,並創造持久的積極影響。」 [4]
“英國平等與共融雇主網絡 (employers network for equality & inclusion;enei) 最近舉行了年度頒獎典禮,慶祝各公司和組織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功。WEConnect International 成員 IBM 榮獲「共融採購獎」。此外,企業成員 安永 (EY) 和 索迪斯(Sodexo) 分別榮獲「促進職場社會流動性獎」和「全球多元化獎」。”
“IBM 對待多元化的態度與我們對創新的理解一致 — 兩者對於我們業務的成功至關重要。當我們進行創新時,科技會變得更智能,服務客戶,並創造新的成長機會。當我們將多元化融入業務時,我們就能創造更好的創新和成果。 IBM 一直積極擁抱多元化,這為 IBM 員工和我們的客戶提供了充分發揮潛力的機會。 ”
透過在內部和外部分享成功案例,公司強化了重視殘疾人士共融的文化。這種故事講述激勵員工成為共融招募和社會採購的倡導者,從而形成文化與供應鏈共融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 * * * *
數碼平台在推動共融方面的作用
數碼科技平台是加速殘疾人士共融和社會採購規模化發展的重要工具。
共融招募平台:像 Evenbreak 這樣的解決方案將殘疾人才與積極招募、尋求平等機會的雇主聯繫起來,簡化了招募流程,並幫助企業實現共融目標。
供應商名錄和市場:英國社會企業協會 (Social Enterprise UK) 的 Buy Social Directory、香港的社企指南 (SE Directory) 或 美國的 AbilityOne 計劃等平台,使企業更容易識別並聘用殘疾人士導向的企業作為供應商,從而促進社會採購途徑。
影響力管理工具:像 社會價值入口網站 (Social Value Portal) 或 B Lab 的 B 影響力評估 (B Impact Assessment) 這樣的數碼工具提供了標準化、透明的影響力衡量框架,在企業和社會企業之間架起橋樑,增強了問責制和數據驅動的決策。
無障礙技術:人工智能字幕、螢幕閱讀器和無障礙數碼設計工具等賦能技術,賦能共融工作場所和產品,提高企業共融標準。
* * * * *
促進ESG中殘疾共融的政府獎勵措施
政府透過立法和財政手段,在促進殘疾共融方面發揮重要的管理作用:
採購配額與社會條款:政府規定與殘疾人士導向型企業簽訂合約的最低配額,並要求企業在公開招標中做出社會價值承諾。這些措施創造了穩定的市場需求,並鼓勵企業參與。
稅收激勵和補助:財政激勵措施降低了工作場所便利設施的成本,並激勵企業與社會企業合作。支持輔助科技創新的項目進一步推動了共融。
報告要求:一些司法管轄區要求在 ESG 報告中全面揭露殘疾人士就業和採購指標,從而提高了透明度和協調一致的標準。
公私營部門合作:政府、非政府組織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倡議促進了殘疾共融和社會企業領域的生態系統建設、知識共享和能力發展。
* * * * *
加速殘疾共融與社會採購的市場驅動力
以下趨勢和動態凸顯了市場日益重視殘疾共融,並將其視為一項策略要務:
人口結構變化:研究表明,2015年至 2050年間,全球 60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將幾乎翻一番,從 12%增加到 22%。 [5] 人口老化加劇了殘疾人士的盛行率,擴大了對無障礙產品和服務的需求。
創新勢在必行:無論年齡、能力或背景如何,共融設計 (inclusive Design) 或稱 通用設計 (universal design) 有助於為所有人建立更永續、更公平的未來。從商業角度來看,植根於殘疾人士體驗的共融設計,往往能夠帶來卓越的創新,惠及所有用戶,並創造競爭優勢。
消費者期望:現代消費者要求企業真正致力於多元化和共融,他們通常青睞那些明顯共融和服務殘疾人士的品牌。
人才爭奪戰:「74%的雇主表示,他們難以找到所需的技術人才。」[6] 企業意識到,招募和留住殘疾人才方面存在巨大的未開發潛力,這在許多行業技能短缺的背景下至關重要。
風險緩解:共融可以降低法律和聲譽風險,並與全球不斷變化的監管環境保持一致。
* * * * *
社會企業在殘疾人士導向的社會採購中的未來
殘疾人士導向的社會企業日益融入企業供應鏈,並準備好抓住新興機會:
在地影響力與全球覆蓋:本地採購政策驅動基準需求的同時,跨國公司不斷拓展的全球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 (ESG) 策略為殘疾人士導向的企業創造了國際擴張的機會。
創新與共創:殘疾人士導向的社會企業將繼續在無障礙產品設計、輔助技術和共融服務領域保持領先地位,並與尋求以生活經驗為基礎的創新的企業合作。
跨產業合作:殘疾人士導向的企業將與科技公司、設計事務所、醫療保健、零售和金融等領域強強聯手,實現市場多元化,深化影響力和知名度。
投資與能力建構:影響力投資者、社會金融中介機構和政府計畫組成的生態系統不斷擴大,將支持企業發展和韌性,從而實現社會和商業成果的規模化。
數據驅動的影響管理:加強使用數碼影響工具將有助於更好地追蹤績效、制定適應化策略和提供強大的投資報酬率敘述,使社會採購成為企業採購治理中越來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 * * *
結論與策略建議
將殘疾共融作為 ESG 的核心不僅是正確的做法,更是面向未來的明智商業策略。擁抱這項轉變的企業將受益於創新、聲譽、市場拓展和韌性員工模式。
為了掌握未來機遇,企業應:
將殘疾共融深度融入 ESG 和採購政策;
利用數碼平台招募殘疾人才、尋覓社會價值供應商和評估影響力;
積極參與政府激勵計劃和公私營合作夥伴關係;
與專注於創新和品質的殘疾人士導向的社會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優先考慮透明且標準化的影響力評估,以展示社會和財務價值。
殘疾人士導向的社會企業站在這項轉型的前端。憑藉持續的支持、投資和合作,他們在建立具有影響力、可持續和共融的價值鏈方面的作用將在本地和全球範圍內不斷增強。
ESG 的未來取決於將殘疾共融作為核心策略重點,為所有人開啟共享繁榮與創新之路。
資料來源:
貝萊德集團著的《金融領域的多元化和共融 — 共同努力推動變革》,刊於 2021 年 9 月 30 日 https://www.blackrock.com/corporate/literature/publication/fca-discussion-paper-on-diversity-and-inclusion-in-the-financial-sector-093021.pdf
道富環球投資顧問公司 (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 的永續發展理念 https://www.statestreet.com/ca/en/about/sustainability.
微軟無障礙功能博客《永遠改變我們生活的時刻》,刊於 2017 年 10 月 21 日 https://blogs.microsoft.com/accessibility/satya-nadella-the-moment-that-forever-changed-our-lives/
Visa Inc. 的供應商多元化理政 https://corporate.visa.com/en/about-visa/crs/operating-responsibly.html
世界衛生組織著的《老化與健康》,刊於 2024 年 10 月 1 日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ageing-and-health
萬寶盛華集團 (Manpower Group) 著的《2025 年全球人才短缺》https://go.manpowergroup.com/talent-shortage
* * * * *
欲參考更多不同的企業管治標準,可到另一部落格文章見詳列。
* * * * *
無狀無名設計事務所,獲創啟級社企認證 (編號 SEE 0114),以香港為總部,提供各類型平面設計服務。現時由聽障與健聽的設計師組成,實踐殘疾共融,為推動企業機構的「多元、公平和共融」(Diversity, Equity & Inclusion) 之第一因。我們支持聯合國的可持發展目標 SDG:第 10「減少不平等」和第 17「促進實現目標的夥伴關係」。
本社企除了給多元人才提供工作機會外,同時還有助各企業客戶推行先進的管治理念。我們亦深信無狀無名設計事務所仍然是香港唯一的一所社會採購方案實踐及供應者,提供社會採購的真義的專業設計服務,並附加了倍數級別的附加社會價值。想了解本社企的願景與使命,請點擊此連結跳到 社會創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