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何種原則下,社會層面在企業永續發展中都重要
以下是 環境、社會、治理 (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 ESG)、創造共享價值 (Creating Shared Value; CSV)、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 (Stakeholder Capitalism)、共益企業 B Corp、三重底線 (Triple Bottom Line; TBL) 和 ISO 26000:2010 框架下社會層面中企業政策的詳細比較:
社會層面的重點與範圍
主要特徵和公司政策影響
環境、社會、治理 (ESG):主要供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用來評估社會風險和機會;公司製定有關勞工權利、多樣性、供應鏈道德和社區影響的政策以滿足 ESG 標準。
創造共享價值 (CSV):鼓勵公司創新產品和流程,同時創造經濟價值並解決社會問題,這需要長期的利害關係人合作以及對超越直接利潤的社會成果的衡量。
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倡導多利益相關者方法,公司不僅對股東負責,而且對員工、社區和整個社會負責,並透過透明的可持續發展報告確保履行對社會問題的承諾。
共益企業:認證要求公司滿足嚴格的社會和環境績效標準,將社會影響融入核心業務策略,尤其註重工作場所公平和社區參與。
三重底線 (TBL):鼓勵公司從三個方面(人、地球和利潤)衡量成功,推行確保公平勞工實踐、社區投資和道德商業行為以及財務績效的政策。
ISO 26000:2010:一項自願指導標準,幫助組織將社會責任融入其運營中,強調道德治理、尊重人權、公平勞動、環境管理和利益相關者參與,無需認證。
概括
雖然所有框架都強調社會責任,但它們的方法有所不同:
ESG 由投資者驅動,專注於可衡量的社會風險和治理。
CSV 將社會價值創造直接融入企業競爭力和創新中。
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 擴大了企業對所有利害關係人的責任,強調透明度和永續性報告。
B Corp 認證以嚴格的標準正式確立了社會影響承諾。
三重底線 平等地平衡了社會、環境和經濟目標。
ISO 26000 無需認證即可提供社會責任原則和實踐的全面指導,鼓勵組織超越法律合規性。
採用這些框架的公司會根據具體原則調整其社會政策,無論是關注道德勞動、社區發展、人權或共融治理,從而推動永續和對社會負責的商業實踐。
資料來源:網絡資料
欲參考更多不同的企業管治標準,可到另一部落格文章見詳列。
* * * * *
無狀無名設計事務所,獲創啟級社企認證 (編號 SEE 0114),以香港為總部,提供各類型平面設計服務。現時由聽障與健聽的設計師組成,實踐殘疾共融,為推動企業機構的「多元、公平和共融」(Diversity, Equity & Inclusion) 之第一因。我們支持聯合國的可持發展目標 SDG:第 10「減少不平等」和第 17「促進實現目標的夥伴關係」。
本社企除了給多元人才提供工作機會外,同時還有助各企業客戶推行先進的管治理念。我們亦深信無狀無名設計事務所仍然是香港唯一的一所社會採購方案實踐及供應者,提供社會採購的真義的專業設計服務,並附加了倍數級別的附加社會價值。想了解本社企的願景與使命,請點擊此連結跳到 社會創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