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文化衝擊下的力量 之一
上世紀三十年代,香港的製衣生產從家庭式經營開始,及後上海的時裝風氣傳入香港,一些上海師傅在香港設立裁縫小店,為客人訂造當時流行的月份牌和廣告畫上模特兒的衣服款式。四十年代,上海蓬勃的紡織工業亦將大量資本及技術傳入香港。五十年代,香港由轉口貿易逐步邁向工業化。
真正的「時裝潮流」要到六十年代才山現。西方的披頭四興起,青年人愛唱歐西流行曲和跳「阿哥哥」舞,與此同時本地的電影明星亦帶動了時裝風氣,引領青年們西化新潮的打扮。
進入七十年代,香港日漸成為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出口成衣已佔歐洲市場的三分之一,亦為亞太區著名的成衣採購中心。1977年,貿易發展局首次在香港成衣節中舉辦青年設計師創作展覽,發掘設計人才。這個時期出現的著名本土時裝設計師有楊遠振、馬偉明、林國輝、劉培基、Diane Freis、專攻美國市場的文麗賢等。
八十年代,製衣業開始生產高檔成衣,1984年香港更躍升為世界成衣出口的首位。這時期香港已培育了不少時裝設計師,並努力建立個人的品牌,如張路路、劉家強、伊嘉、鄧達智、尹泰尉及以紐約為基地的 譚燕玉(Vivienne Tam)等。總括而言,紡織及製衣業發展至八十年代,奠定了香港成為「國際時裝之都」的美譽。
.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及 香港文化博物館
* * * * *
無狀無名設計事務所,獲創啟級社企認證 (編號 SEE 0114),以香港為總部,提供各類型平面設計服務。現時由聽障與健聽的設計師組成,實踐殘疾共融,為推動企業機構的「多元、公平和共融」(Diversity, Equity & Inclusion) 之第一因。
本社企推崇多元文化,令社會更和諧和融洽。想了解本社企的願景與使命,請點擊此連結跳到 自我介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