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飲食文化的力量 之二
打邊爐,正寫應為「打甂爐」,北方稱「火鍋」,源於遠古華夏民族以水或湯導熱鑊來涮煮食物的烹調方式。其特色為邊煮邊吃,由於鑊本身具有保溫效果,因此吃的時候食物仍熱氣騰騰。「打邊爐文化」與「茶餐廳文化」可算是是香港人獨有的飲食文化,匯聚東西,靈活多變而不拘一格,代表了香港是一個瞬息萬變的國際大都會。
歷史記載可從商周時期開始,有一種容器鼎在進行祭祀或慶典時,就要「鳴鐘列鼎」,將牛、羊肉等食材通通都放入鼎中,然後在底部生火把食物煮熟後再分食,是打邊爐的雛形。在秦漢時期,把雞肉、豬肉等放在沸水中稍煮一下,稱之為「濯」,馬王堆漢墓遣策上就有「濯雞」及「濯豚」等文字記載,這和今天打邊爐吃法簡直如出一轍。三國時期,曹丕將銅鑊分為五格,名為「五熟釜」,可用不同的湯料涮煮不同的食物,與現在的鴛鴦鍋有異曲同工之妙。
近代,中國著名的打邊爐種類大概有以下幾種:重慶的麻辣火鍋、北京的涮羊肉、東北的酸菜白肉鍋、廣東的醉雞鍋等。外國也有很多打邊爐的飲食文化,當中有韓國的部隊鍋、日本的相撲鍋、珫球的沖繩鍋、馬來西亞的沙巴蝦麵鍋、泰國冬薩功鍋、越南的海鮮酸辣鍋、瑞士的芝士火鍋等。
.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 * * *
無狀無名設計事務所,獲創啟級社企認證 (編號 SEE 0114),以香港為總部,提供各類型平面設計服務。現時由聽障與健聽的設計師組成,實踐殘疾共融,為推動企業機構的「多元、公平和共融」(Diversity, Equity & Inclusion) 之第一因。
本社企推崇多元文化,令社會更和諧和融洽。想了解本社企的願景與使命,請點擊此連結跳到 自我介紹 頁面。